”過度受教育“是社會病?“過度受教育”的問題近來越來越得到人們關注,我們也發現,在溫哥華拿著高文憑卻從事低要求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似乎在這邊就讀大學和找到好工作并無相關了。這個問題不止在加拿大越來越嚴重,在英國也受到了同樣的關注。英國國家統計局一項數據研究表示,31/%的畢業生受到的教育高于他們從事工作的技能要求,其中1992年前受高等教育的為22/%,2007年后畢業的占34/%,說明這個現象近年來愈加嚴重。而越靠近中心城區,例如英國的倫敦和愛丁堡,和加拿大多倫多和溫哥華,過度教育的情況就愈嚴重。其中多是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畢業生,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并未能充分運用到受過的教育。/ 驚人數據說明什么?(圖:英國的人文和藝術學科畢業生的受教育程度統計柱狀圖)上圖英國的數據顯示了一個驚人的對比:近年來的應屆畢業生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增長,導致其中有近40/%的人被視為“受教育程度過高”,而這個數字在之前還不到30/%——“過度受教育”儼然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其中,三個群體的“過度受教育率”最高,即藝術類(51/%)、人文(45.5/%)、傳媒及資訊研究/(44.4/%/)。與非應屆畢業生相比,商科、金融和行政管理以及人文學科的過度教育比例高于平均水平。這個情況在年輕從業者間更加普遍,相對35到49歲的從業者來說,25到49歲的從業者更多地從事了不符合他們教育水平的工作。我們也能感受到身邊名校畢業的同學,似乎并沒有都去從事想象中會“高大上”的工作,還有很多選擇再去讀一個專注職業技能的專科文憑。當然,這樣的職業選擇,除了機會較少和過度教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年輕從業者愿意嘗試新的就業機會,而且也需要時間去繼續充實自己的職業技能。畢竟對于許多畢業生,工資的優先順序不一定是一位的,在工作中能學到的經驗知識,對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的幫助,以及對很多留學生來說最重要的移民機會反而被更加看重,這才導致了他們的收入低于標準。這個推論也得到了ONS工人過度教育率的數據支持,從2006到2017年,工人過度教育率都維持在16/%,并沒有增長或減少。說明新增加的過度教育從業者,很多從事了與自己專業學歷相關的職業,卻并沒有要求應匹配的薪水,而是更在意自己的工作能帶來薪水以外的好處。ONS認為,教育是衡量能力的標準,研究并沒有把教育與技能區分開。而且把工資作為生產力的衡量指標,意味著這個研究并不會顯示教育是否客觀上影響人的產出,更多只是展示了教育和工作薪酬的關系。/ 知識無用論?當然不是!一般而言,我們都會認為教育應該和高薪成正比,越高教育就一定會帶來越高收入。那么過度教育難道意味著我們的假設是錯誤的嗎?本調查的數據分析員表示:“過度教育可以視為一種就業不足的形式,從而導致了勞動市場的疲軟。”從字面意思上來說,一個人擁有比工作所需要的更多的教育,那就是過度教育。但它也可以表示一個工作技能和知識沒有此時沒有被使用。而現在從事的工作未使用,并不意味著以后就不會使用,更不能等同于就是“無用”。政府幾個月前做的另一項數據調查顯示,更高地文憑仍然吸引雇主提出更高地薪水,尤其是兩個或以上的。數據表明,到30歲時,研究生通常獲得9000英鎊,比沒有學位或者本科學位之間4500英鎊的數值要高出兩倍。因此,受教育越高的從業者,收入水平和發展潛力確實要比缺乏高等教育的從業者高。(圖:加拿大全國和各省25-64歲男性雇員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正相關)同樣的,上圖是加拿大國家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無論從全國數據還是各省級單位的數據來看,擁有本科學士文憑的人年收入確實高于大專或高中及以下學歷。受調查人口平均收入為72,955美元,比擁有大專文憑的男性高7/%,比擁有高中最高學歷的男性高31/%;但是卻比擁有本科學位的男性低11/%。這也反映出勞動力市場對高學歷人才的總體需求很強勁。教育作為一種知識投資,更重要的是它能潛移默化的對一個人能力水平進行鍛煉。它本身就不是立竿見影的,馬上能見到回報的,主要是我們要正確對待教育文憑的態度。因為學習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終身的事情,我們都在不停地學習充實自己。萬萬不能認為受了教育,拿了文憑,就一定保證可以找到能移民工資還高的好工作。好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文憑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職業都有不同的要求,也能提供給我們不一樣的益處。熱議 | 加拿大入學丑聞很少?熱議 | 父愛缺失,母愛畸形,孩子終成仇人

管理其實包含兩層含義,即“管”和“理”。管,是自上而下的,在于規范行為,具體執行,管靠制度,要剛性;理,是由內而外的,在于理清思路,和諧關系,理靠溝通,要柔性。對象不同,階段不同,管理者位置、責任不同,其“管”與“理”的側重也不盡相同。1人靠“理”,事靠“管”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人和事,以事為基,以人為本。人靠“理”,理是文化的力量;事靠“管”,管是制度的約束。人靠“理”最典型的莫過于意識形態工作了,我曾經在全院黨支部書記會上說,我們支部書記的工作總結總顯得不像所長匯報工作那樣豐富、實在,往往缺少鮮明的特色,工作成效好像也不是太高。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書記對意識形態工作精力投入和工作研究不夠;二是沒有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意識形態需要關注和解決的是人的思想問題,就要把“理”放在第一位,針對不同的政治生態、職工的思想狀況及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且能夠做到長期堅持,潛移默化,久久為功,建立起思想溝通交流機制,形成思想碰撞,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當然,管與理不可分割,需要同時兼顧。管理有個原則叫做對事不對人,但制度制訂和執行的本身就是塑造人的過程,制度與人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制訂制度時首先應考慮到人的因素,明理順情、以理服人方能達到和諧。2發現問題靠“理”,解決問題靠“管”管理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前者靠“理”、后者靠“管”。有句諺語說:“你可以把牛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飲水。”可見,管理要發現、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讓牛來到河邊,更重要的是讓它主動飲水。把牛牽到河邊、讓牛飲水靠“管”,讓牛知道到哪里飲水、愿意飲水就要靠“理”了。當然,牛能主動來到河邊并飲水,這種無為而治便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這需要高度的行為自覺與文化認同。管理沒有定法,能解決問題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能找準并解決問題的管理者就是好的管理者。3正職重在“理”,副職重在“管”管理中正職與副職的分工,一般指工作板塊和部門的分工,但在宏觀管理中,正副職應有不同的責任分工,正職重“理”,副職則重“管”。正職在工作中要以“理”字當頭,在“理”字上多下功夫,善于從紛紜復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從諸多選擇中找到最佳選項,從不斷涌現的問題中找到最需要迫切解決的真正問題,從雜亂無章的條塊工作中找到規律,形成體系化的工作思路。而副職則應將“管”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將班子研究部署的重點任務貫徹落實到位,把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監督執行到位,把分管工作的現狀未來分析梳理到位。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單位副職在自己分管工作的領域同樣要有一把手思維,正職的任務是跳出常規求突破,副職的任務則是精準管理求實效。管理是一門大學問,研究好管和理、少管多理,并合理應用于實踐,才能使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動發展。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社會人文雜誌桃園哪裡訂2020年VOGUE新客戶訂購價國際書展親子天下訂購優惠國際書展親子天下彰化哪裡訂
國際書展遠見雜誌南投哪裡訂 經濟學人台北哪裡訂 老闆要我訂閱TIME時代雜誌、科學人雜誌,哪裡訂閱划算?送六好禮? 2020年雜誌收書時間訂購優惠 TIME美國時代雜誌桃園哪裡訂 遠見雜誌,有CD版嗎?職場人士,培養國際觀、英文突飛猛進? 國際書展台時亞洲高雄哪裡訂 探索頻道雜誌新客戶訂購價 time時代雜誌網購訂閱便宜?TIME: 台灣想對「中華台北」說再見 ? 國際書展美國時代雜誌怎麼訂閱最便宜 國際書展商業周刊新客戶訂購價 天下雜誌: 中國贏了!時代封面 首見中英雙語!中國將超越美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香對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